业务范围
你的位置:鼎点注册 > 业务范围 >

百首经典之三十五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发布日期:2024-08-22 04:54    点击次数:126

图片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

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年2月3日—1847年11月4日),简称门德尔松或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德国犹太裔作曲家、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

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为浪漫主义作曲家描绘神话仙境提供了先例。他独创了“无言歌”的钢琴曲体裁,对于标题音乐和钢琴艺术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启示价值。他的审美趣味和创作天才都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生于德国汉堡一个极其富有而且极有文化教养的犹太家庭中,祖父摩西・门德尔松(Moses Mendelssohn)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被人们誉为“犹太苏格拉底”;父亲是一位爱好艺术的银行家,是德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大亨,正是他,为欧洲及世界音乐史上最杰出的天才之一门德尔松创造了优裕的条件,也使其家族的荣誉登上了耀眼的顶峰。母亲利亚(lea)是钢琴家,他的钢琴启蒙课就是母亲教的。姐姐范尼·卡西里(Fanny)(1805—1847年)是一位在钢琴和作曲方面的可造之材,而且是费利克斯珍贵的挚友。费利克斯在养尊处优又有文化修养的环境中成长。 

图片

范尼·卡西里3岁时,门德尔松随父母迁居到首都德国柏林,5岁开始接受正规、系统而全面的教育,教师个个是一流的专家。在父亲巨大财力的帮助下,他如鱼得水,接触各位社会名流,和他们探讨各种问题,在非常优越和高雅的环境熏陶下,他飞快成熟。 

图片

门德尔松故居门德尔松从小就显露出奇特的音乐才华,是一位钢琴神童,9岁作第一次钢琴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1岁开始作曲,12岁时随老师去魏玛拜访歌德,并在诗人家里住了16天,每天为歌德弹奏各家各派的作品,并进行解说,年已72岁的歌德称此为'每天的音乐课'。在以后的10年间,门德尔松曾5次拜访歌德,两人关系日益亲密,这使他的创作深受德国古典文学的影响。12岁已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op.1),14岁组织自己的私人乐团,16岁发表第一首杰作《弦乐八重奏》,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 

图片

歌德与门德尔松1826年,在17岁的时候,他已创作出相当成熟且极富天才的作品,其中有光彩焕发的弦乐八重奏和传世名作《仲夏夜之梦》序曲。同一年,他进入柏林大学,毕业以后决定以音乐为职业。1829年门德尔松发明了指挥棒。他在音乐事业上突出的贡献有两件,这是人们至今仍在称颂的。 一件是他对久已为世人忘却的巴赫大力宣扬。正是他不顾音乐权威的反对,1829年在柏林歌唱学院指挥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这是巴赫去世80年来的首次演出,引起轰动的同时门德尔松也成为闻名遐迩的指挥家。这次演出可以说是19世纪复兴巴赫的转折点,是音乐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从此大家开始注意巴赫,他的音乐也逐渐在世界各地的音乐会中出现。 

图片

马太受难曲第二件是他在萨克森王威廉四世的赞助下,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从而将训练音乐家的标准大大提高,使之成为19世纪中后叶优秀音乐家诞生的摇篮,为后来德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莱比锡音乐学院门德尔松一生相当顺利,所以作品也没有什么挣扎和痛苦。他作曲时迅速而轻松,这一点可与莫扎特和舒伯特相比。但他很少让自己的内心处于宁静之中,而这种宁静有可能使他的更大部分音乐更有深度。在他一生的最后15年,公共事业花去他太多的精力,除了创作以外,他还身兼钢琴家、指挥家、音乐活动家和教育家的角色。1830年起,他不断去欧洲各地旅行,曾10次出访英国,在那里掀起疯狂的音乐热情。在罗马与柏辽兹邂逅,并开始酝酿《意大利交响曲》(No.4,A大调)。1831年在巴黎与李斯特和肖邦相遇。1833年返回德国,完成《意大利交响曲》并在杜塞尔多夫就任音乐总监。1835年成为莱比锡著名的布业大厅音乐会的指挥。1837年与出身于法国胡格诺教派家庭的塞西尔·让莱诺结婚。1842年与舒曼等人一起创办莱比锡音乐学院。又再度访问英国,在1846年的伯明翰音乐节上指挥他的清唱剧《以利亚》,取得辉煌成功。但此时他的健康每况愈下,次年他心爱的姐姐病故,给他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他的死亡。门德尔松于六个半月后去世,终年38岁9个月1天。 除了自己本身的天赋,门德尔松所处的时代也可以说是音乐的盛世。在前有海顿奠基,同时代有贝多芬舒伯特接踵而行的环境里,门德尔松作品的底色,具备古典主义音乐的大气与精致,而在气质上也很好地展露了浪漫主义的翩然。虽然身世经历决定了他的作品不会有如贝多芬一般强烈的矛盾冲突,但其对于自然,对于生活的诗意赞颂,也有独到的浪漫意趣。在无忧无虑但短暂的一生中,他崇拜歌德,喜爱诗歌,描绘山水,用最单纯的眼睛与这个世界沟通,而后创作了太多不朽的乐章。或许苦难会造就伟人,但一生都被温柔善待,也未尝不是一种难得的幸运。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典雅。他的特点是把浪漫主义及对古典传统的信守不渝结合在一起。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他是一个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一个运用虚无缥缈画笔的风景画家。他的音乐流露着温柔的情感和男子气概的热情,也有在那个时代大量表现出来的忧郁。他善于将美妙的旋律纳入正规的古典曲式,他不仅是一位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还是一位善于用虚无缥缈画笔的风景画家,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 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运动中,古典主义潮流的代表,但这并不是说他没有受浪漫主义的影响, 在创作上,首创了高雅纯净、形式短小的钢琴曲'无词歌'(Songs Without Words),创作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序曲、《苏格兰交响曲》和《意大利交响曲》,把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特点交织在一起,音乐既含有古典主义的逻辑性,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他创作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华丽的技巧与甜美的旋律,是举世公认的精品。  协奏曲是门德尔松生前即流传较广的作品,时至今日也仍然深受音乐家和听众的喜爱。《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它们中最具个性、最为完美的代表作,它废除了古典协奏曲的双呈示部,树立了器乐协奏曲新的结构规则。小提琴的高超技巧完美地融入歌唱性的旋律进行中,整个基调平易近人,既带有浪漫主义音乐那种细腻热情的风格,又不时显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充满诗意。 门德尔松于1838年开始谱写这部作品,直到1844年才定稿,费时六年,堪称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在世界小提琴文献中,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最通俗,最普及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与贝多芬的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世界十大协奏曲之一。这部作品以它精美、华丽、雅俗共赏而著称于世,是一幅人间至美的赞歌,是一首洋溢着炽热青春的抒情曲,它至始至终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闪耀着绚丽的光彩。(因为他一生是在幸福中渡过的,所以作品没有伤感气,洋溢着甜蜜的青春的活力。这也反映出他的人生观。) 一般的协奏曲,三个乐章总是相互断开,但这部协奏曲三个乐章却有机地联在一起,音乐一气呵成,(此种做法,实际是门德尔松的一个创举。)另外,一般协奏曲总有一个有规模的乐队引子,而这部协奏曲却省略了乐队引子,在一小节中的伴奏音型之后,独奏小提琴就开门见山地奏出了。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第一乐章,很热情的快板,E小调,2/2拍,奏鸣曲式,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乐章。以弦乐分散主和弦的喃喃低语开头,管弦乐的琶音营造了略微伤感的开始,小提琴第一主题迅速把乐曲带入了梦一般的世界,抒情的主题犹如清新的海风,伴着浪涛的轰鸣,变化出华丽的花朵。第一乐章接近结尾处有小提琴独奏的华彩乐段,这是独奏家们展示技巧的时候,利用主题的素材,他们演奏着高难度的音符。最后的尾声逐渐沉寂,只剩下大管低沉的呜咽把乐曲引入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行板D大调,6/8拍,三段体。这是一个抒情的而且富有门德尔松韵味的极其醇美的乐章。小提琴的主题纯洁,柔美,似乎在温柔的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乐队始终伴随在小提琴周围,起着色彩性的装饰效果。中段先由乐队奏出有庄重感的主题(乐队中浮现出悲伤的声音),然后主奏小提琴用双震音加以装饰变奏。第三段又回到第一段主题,主奏小提琴更加弱,而乐队的装饰中增加了绚丽多彩的效果。 第三乐章,不太快的小快板到活泼的快板。引子部分继承了第二乐章有如回忆般的平静气氛,然而在一阵定音鼓之后,小提琴开始活跃起来,光辉灿烂的,有时又略带顽皮的,就像一个快乐的天使。前面十几小节的前奏实际上是第二乐章与第三乐章之间的过渡,当欢快跳跃的主题出现时,与前面乐章形成鲜明对照,令人心情顿然振奋。在E大调上奏出的第一主题经过多次反复,越来越显轻快,在光彩耀眼的经过句之后,第二主题以B大调出现,乐队强有力的助奏增添了不少戏剧性效果。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有许多一脉相承的联系,此后,主奏小提琴与乐队相继将主题动机进行各种变化。展开部由主奏小提琴以第一主题开始,乐队也相继奏出部分第一主题的动机,并加以变化。再现部中,第一、第二主题同时以E大调出现;结束部中,主奏小提琴奏出极为华丽的长长的颤音,然后以活泼而强有力的震音,带动乐队全奏结束全曲。 喜欢这首乐曲的乐友,还可以完整欣赏一遍由库尔特·马苏尔指挥,安妮·索菲·穆特演奏的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首具有女性气质的协奏曲,高雅柔美,温婉多情,有时还流露着一点点的感伤。在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门德尔松的音乐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获得巨大的声誉, 但是在19世纪下半叶却被激进的浪漫派作曲家所排斥。但这一切都无法影响他在古典音乐史上留下的光辉的一页。

在门德尔松的所有作品中都能显示出他一直在追随的古典乐派的理想。古典乐派的特征,如曲式的完美、平衡的乐句、结构精致的小节、敏感的表现及曲式与内容之间适当的关系,都能够在门德尔松的音乐中找到。

图片

图片

改版后的林声音乐公众号将以别致、鲜活、生动且又不失深度的心灵互动与你共浸其中!

图片

版权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鼎点注册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